时值深秋,长安区古观音禅寺1400多岁的“李世民手植银杏”正渐渐褪去青绿,披上独有的“黄金甲”,只用一种颜色便把秋烘托到了极致。
一年中银杏最美的时分现已到来。那棵1300多年前王维亲手栽植的银杏现已成为蓝田辋川一景;周至楼观台,2600多岁的“老子手植银杏”也与奇观相映成辉。
这些不时火上热搜的,都是西安市15000多株古树名木中的顶流“明星”。它们虽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苍劲挺立,好像韶光遗落的智者,用斑驳的颜色和茂盛的枝叶无声地倾吐着陈旧的前史和悠长的文明。
带着奖章来看望王紫云白叟的有鄂栋臣的学生——武汉大学我国南极测绘研讨中心庞小平、周春霞、艾松涛、杨元德等几位教授,还有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调查团队此次赴京领奖代表、“90后”博士生褚馨德等。
40年间,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调查团队从一个人展开到三代人。自1984年鄂栋臣参加我国初次南极科学调查开端,武汉大学先后遴派近200人次参加了我国39次南极科学调查和17次北极科学调查,是国内参加极地调查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见证了我国极地作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展开进程。
“要用国家的大作业磨炼青年人的真身手。”上一年,武汉大学参加我国南北极科学调查队的师生代表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总书记在回信中点评这句话“说得很好”。
科技报国
去南极是“为国家争一口气”